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風之力在手、高效能我有,打造純白幻想視界的神兵利器—GIGABYTE GeForce 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開箱實測
無論如何,再怎麼命運多舛,RTX 3080 Ti總算現身了,PCDIY!也第一時間為各位玩家們,獻上了的各項規格與開箱,當然接踵而來的就是各家廠商的AIC自製卡啦,嘿嘿,你們都說是虛空卡,但還是讓小編搶到了一張GIGABYTE GeForce 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情緒的部分先等等,讓小編帶各位來瞧瞧,看完之後,是要嫉妒還是要羨慕都可以喔。(笑) 俗話說「紅水黑大扮」,在顯示卡配色上,不是紅色就是黑色,這種具備超強烈個性的顏色雖說相當吸引目光,但久了也會賞美疲勞,獨特性也相對較低,不過這位大神倒是反其道而行,GIGABYTE旗下有個「VISION」系列,特色就是主打白色機身、且希望能為玩家帶來如夢境一般的VISION想像空間,讓電競空間更加多元,但不得不說,純白機身的顯示卡相當有意思,說起來像是有一種歐洲人到亞洲旅行的異域風情似的。 GIGABYTE GeForce 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承襲了VISION系列的方正外觀,並在靠近I/O槽那端作了點階梯似的小花樣,讓原先的方正外觀不那麼死板,再加上大量的銀色髮絲紋點綴,讓整體看起來頗具輕盈感。 有意思的是,不僅僅機身是純白體驗,就連散熱模組中的三片風扇組也是如此白皙,不過這可不只是像外觀那樣的單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扇葉上有幾道不等長的獨特刀鋒設計,加上典型的「正逆正」旋轉方式,空氣導流的加強程度可不是一星半點,如此設計,能將更多冷空氣帶進下方的散熱器。 當然,風扇軸承也添加了奈米石墨烯潤滑油,使用壽命能夠大幅提升2.1倍,還能同時達成減噪效果,除此之外,還有半被動式風扇控制系統,當GPU溫度較低或是低負載時,風扇就會暫停運轉,為玩家帶來安靜卻全效的新體驗。 但高階顯卡的耗能可不是開玩笑、其所產生的熱能也是相當的驚人,因此在內部散熱模組方面,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配置了一塊超大片銅板,讓其與GPU與記憶體晶片直接貼合,配合複合式熱管的導引效果,確保顯示卡能夠擁有穩定的工作環境。 不僅如此,在電容方面,也是下了重本,Ultra Durable認證的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低電阻電晶體等等,加上特殊設計電源相位,能夠降低MOSFET的工作溫度,且擁有過熱保護與負載平衡,能夠提升顯卡更長的使用壽命,甚至在性能上也有相當顯眼的提升。 除了這些以外,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還有一些貼心設計,比方說全金屬背板的配置,能夠強化顯示卡的整體結構,還能防止PCB板彎或是碰掉了什麼零件,總之就是個加強型防護;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插顯卡時,被PCB版的焊點戳過,不是很痛啦,但就是會縮一下手,不過別擔心,RTX 3080 VISION OC 12G相當巧妙地移除了因為焊接所出現的尖銳突出點,讓玩家們安裝時不再受痛、也不會不小心捏壞。(但我想,除非是超級奶油手啦,不然要捏壞可能就真的天生神力了,哈) 如此,想必各位玩家都對GIGABYTE GeForce 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有了順眼外觀的第一印象,但實際上我們還是都得看內在美的,就像我們追女孩那樣,那就來吧,醜媳婦也要見公婆⋯⋯啊不是,真金不怕火煉,就讓我們來看看RTX 3080 Ti的真實測試效能吧! 在測試平台的部分,RTX 3080Ti身為幾乎與大哥同水平的旗艦顯示卡,勢必需要一顆高階處理器來搭配,因此小編這次使用的是同為高階定位的AMD Ryzen 9 5900X處理器,詳細平台規格也列於下方: 主機板:MSI MEG X570 GODLIKE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4000 16GBx2 SSD:SP US70 PCIe 4.0 1TB M.2 SSD 電源:T.T 1275W 首先從GPU-Z資訊驗證,可以看到這張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的GPU基礎時脈為1365MHz,Boost時脈為1710MHz,如型號所示搭配的是12GB GDDR6X記憶體並且支援Resizable BAR,可搭最新雙平台主機板、處理器來提升更多效能。 接著在3DMARK基本測試中驗證DX12效能的Time Spy/Time Spy Extreme中得到了17,361/9,379分,測試光追性能的Port Royal中更得到12,992分的成績,而在驗證DX11效能的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也得到了35,662/22,570/12,435分,表現相當亮眼! 不過跑分漂亮是一回事,相信玩家們更重視實際在遊戲上的表現,小編這裡透過《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光明記憶:無限》等遊戲大作來驗證RTX 3080 Ti性能,在畫面設定上一律調整到最高畫質,並且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縮放、減少延遲等會影響FPS成績的功能,另外遊戲有支援光追或DLSS也都是選擇畫質優先。 由於《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對於N家的顯示卡最佳化不佳,所以即便沒有光追在2160P的表現也是剛好及格平均60 FPS水平,1440P與1080P的表現就稍微不錯了些來到83/95FPS。 最後在同樣支援光追的《光明記憶:無限》中,2160P跑分來到40FPS,不過在1080P則有破百的表現,以光追表現來說算是相當不錯。 除了遊戲之外,這類高階旗艦顯示卡也是不少創作者們拿來剪輯影音、3D建模的工具之一,小編這邊藉由Premiere Pro、Photoshop、Blender等程式來進行測試創作者效能,首先在Photoshop測試中得到1248.2高分,而在硬體規格都相當嚴謹的Premiere Pro測試也得到939分,對於4K影音創作來說勢必是沒有問題。 而Blender則是在測試每個場景的計算時間,因此跑分結果的時間越短就代表效能越好,而N家的顯示卡可選擇CUDA與NVIDIA自家的OptiX兩種3D渲染技術,從測試中可以發現夠過OptiX來渲染,整體花費時間會大幅縮減,提升創作者們的工作效率。 隨著這次NVIDIA RTX 3080 Ti發布,技嘉也馬上推出這張GeForce 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承襲著VISION系列的迎白外貌,對於白色控的玩家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要是玩家的機殼也剛好是白色,那組成一整套的白色系列主機當然其中的顯示卡就非這片莫屬了。 而內在RTX 3080 Ti所展現效能也是相當令人震撼,各項的實測成績都相當亮眼,完全直逼大哥RTX 3090,除非是創作者需要重度剪輯而用到24GB記憶體,否則如此強勁的效能加上作為家族第二高的12GB記憶體容量,基本上對於一般剪輯、遊戲都是綽綽有餘,玩家們若想要享受最佳的遊戲效能,以CP值來說這張GeForce RTX 3080 Ti VISION OC 12G就已經能滿足你的需求。 廠商名稱:GIGABYTE -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79-800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規格無限逼近卡皇、效能超車還價格更低,NVIDIA GeForce RTX 3080 Ti FE創始版開箱實測
在目前消費性高階玩家市場中,NVIDIA的RTX 3090算的上是這一代的卡皇了,雖然價格有點令人退避三舍,但當初沒入手的可能在這段時間內都捶心肝了吧,全球疫情加上如蝗蟲過境的礦工與黃牛聯手掃貨之下,別說卡了、連根毛都看不到,價格更是離譜到極點,漲個一倍也是剛好,不然就望空氣興嘆吧!如果想說退而求其次的轉投RTX 3080身上的話,雖不滿意只有10GB的GDDR6X記憶體容量,但總比沒有好,可惜一樣的是,先前沒入手的也不用想太多了,要不你就拚人品去搶有釋放出來的行銷名額、要不就是口袋深一點的牙一咬加錢了事,不然的話一樣是空氣卡! 想要有卡可以入手只能看看新一波的版本是不是可以趕快推出,這樣至少會有一部分的貨源可以供給,在迎來Computex 2021的時刻,NVIDIA也同步的宣告了最新登場,首波為RTX 3080 Ti以及RTX 3070 Ti,事實上按照先前的慣例,標準版之後接下來就是Ti系列,只不過這一刀等了許久還沒看到出招,對期待的玩家來說的確是有點難熬,不過終於在6/1正式公告後也讓所有玩家更期待這2款版本的真實效能表現會有多令人驚艷?在解禁的第一時間,小編們也為大家獻上第一波的RTX 3080 Ti FE創始版開箱與實測,到底加了''Ti''字之後會有多厲害?往下看就對了! 咱們新晉身RTX 30家族的二當家,即使披上了詞綴Ti黃袍,外型依舊沒變啊,銀灰色的凝鍊外觀設計,以及風扇側那銜尾蛇般似的8字型銀框,似乎正隱喻RTX 3080 Ti將會在電競世界中,為玩家們開拓無限的視界。(絕對不是瓦斯爐Ti鈦金版XDD) 因為電路板縮小的緣故,RTX 30系列的供電埠已經全面改用12-pin,FE版也隨附了一條12-pin轉雙8-pin的轉接線,方便現有PSU使用,但插槽仍舊放在正中間,拔插的時候還請多加小心;前端的I/O埠也是老樣子,共4組輸出配置,分別是3組DisplayPort 1.4a埠、1組HDMI 2.1連接埠。 根據命名上的關係來看,RTX 3080 Ti係定位介於RTX 3090與GeForce RTX 3080之間的高階顯示卡,規格面直逼大哥RTX 3090,採用新一代Ampere架構、一樣使用GA102處理器,雖說是RTX 3080的變體,但在核心數、頻率與記憶體容量上卻高出許多,嚴格來說,RTX 3080 Ti的規格是能夠與RTX 3090相提並論的。 為何這麼說呢?原先RTX 3080的SM為68單元數,但RTX 3080 Ti卻有80個SM單元數,與RTX 3090只差了2個身位;CUDA核心數量也相當不可思議,由原先的8,704組一飛沖天變成10,240組時脈最高能達到1.67GHz的CUDA核心數;RT核心數也是暴增至80個、320個Tensor核心數更是直接逼近最高階的RTX 3090。 記憶體方面,在還沒上市前,許多玩家都在期待RTX 3080 Ti能夠搭載20GB的GDDR6X,但可惜的是,RTX 3080 Ti僅搭載了12GB的GDDR6X記憶體,雖然只多了2GB的記憶體容量,不過記憶體頻寬卻達到了912 GB/s,獲得大幅度提升,但功率卻變成與RTX 3090一樣的350W了,所以小編才說,RTX 3080 Ti其實與RTX 3090更為相似吧。(笑) 不過有個規格要特別講一下,在這個挖礦當道的世代,搶不到顯卡的玩家們已經和礦工們勢不兩立,但別擔心,老黃這刀砍的不是我們,而是礦工,為了遏止礦工再次掃貨,除RTX 3090外,基本上新版的RTX 30系列將都是Hash率砍半的LHR(Lite Hash Rate)版本,而今次登場的RTX 3080 Ti從出生就已為挖礦進行了限制,在6月9日登場的RTX 3070 Ti亦同,看來這一次玩家比較有機會可以買到了!(可以單買不要限組裝嗎?哈) 這次的發表會上,官方直接將前代Ti系列中的RTX 2080 Ti與RTX 2070 Ti來各自對比,號稱效能上同樣都提升了1.5x,看來鼓勵現有RTX 2080 Ti/2070 Ti玩家直接升級的意味濃厚,明擺著效能提升巨大、你不換嗎?事實上一旦正式上市,相信絕對會是目前高階定位的新主力,這一點無庸置疑! 不過我們都知道前一代高階地位RTX 2080 Ti,其實就與現在的中階款RTX 3070有著差不多的性能,但與如今的二當家RTX 3080 Ti相比,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單看官方給的數據,RTX 3080 Ti的運算能力可是具備34 Shader-TFLOPS、67 RT-TFLOPS 與273 Tensor-TFLOPS 的效能,是RTX 2080 Ti的1.5倍,那這1.5倍怎麼來的? 從SM單元數來看,雖說RTX 2080 Ti 和RTX 3080一樣都擁有68 SM單元數,但RTX 3080 Ti一下飆升到80 SM單元數,然後看看CUDA核心數,這就更過份了,RTX 3080 Ti擁有10,240 CUDA核心數,但RTX 2080 Ti卻只有4,352,換算起來根本是2倍多的數量吧,更別說是GPU架構Turing與Ampere的差異了,不帶這麼玩的啊。 Tensor Cores方面,雖然從數量上看起來是RTX 2080 Ti比較多,但RTX 3080 Ti用的第3代Tensor Cores,透過Sparse Matrix支援,第3代Tensor Cores可以獲得較第二代Tensor Cores 2倍的效能,而所搭載的記憶體,RTX 3080 Ti採用12GB GDDR6X、RTX 2080 Ti則是11GB GRRD6,光是記憶體類型差異就足以甩掉RTX 2080 Ti好幾條街,更別說是容量的落差了。不過,功耗方面,RTX 3080 Ti也是進化成大怪獸,遠是RTX 2080 Ti力所不及的了。 在規格上無限逼近大公子的RTX 3080 Ti硬是比人家便宜了300美金,綜合比較下來,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在GDDR6X記憶體容量上,本來我們都在期待20GB RTX 3080 Ti的誕生,但本次只有12GB,或許與大公子的300美金就在這12GB記憶體容量差上,這就得看玩家們的權衡了。 不過可別忘了,老黃刀法燁燁生輝,怎麼可能只有Ti版,假設Super版出爐的話,我們是否能夠期待RTX 3080 Super 20GB的問世呢?不過本次Computex 2021上的Ti版身影只有RTX 3080 Ti與RTX 3070 Ti,更加神秘的RTX 3090 Ti依舊是無聲無息,而這會不會是老黃刀法最後的奧義呢?至於RTX 3070 Ti,就請各位期待6月9日的解禁囉,PCDIY!也會在第一時間向各位發布! 看完外型與直逼老大哥的硬體規格後,接著當然就是直接上機來實測囉,究竟RTX 3080 Ti的實際表現能否同樣出色呢?繼續看下去就明瞭啦!測試平台的部分,身為一張高階旗艦卡顯示卡,小編挑了同樣身為高階定位的AMD Ryzen 9 5900X處理器來做搭配,並且與RTX 3080、RTX 3090一同比較,詳細平台規格如下: 主機板:MSI MEG X570 GODLIKE 處理器:AMD Ryzen 9 5900X 記憶體:Crucial Ballistix MAX DDR4-4000 16GBx2 SSD:SP US70 PCIe 4.0 1TB M.2 SSD 電源:T.T 1275W 首先從GPU-Z資訊來驗證,NVIDIA RTX 3080 Ti FE的GPU基礎時脈為1365MHz,Boost時脈為1665MHz,搭配的是12GB GDDR6X記憶體並支援Resizable BAR。 接著3DMARK的部分,不管是在驗證DX12效能的Time Spy、Time Spy Extreme還是驗證DX 11效能的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Fire Strike Ultra以及測試光追性能的Port Royal,RTX 3080 Ti不僅證明自身的強大實力,甚至幾乎略勝RTX 3090,這叫大哥面子該往何處擺呢! 當然,對於玩家來說一張顯示卡的優劣可不只是單單的跑分漂亮就好,在遊戲實戰上更是相對重要,本次透過《刺客教條:維京紀元》、《全境封鎖2》以及《光明記憶:無限》等遊戲大作來驗證RTX 3080 Ti遊戲效能,畫面設定上一律調整至最高畫質並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縮放、減少延遲等等會影響FPS表現的功能,另外遊戲有支援光追或DLSS也一並選擇畫質優先。 首先在對NVIDIA顯卡最佳化較不良的《刺客教條:維京紀元》,RTX 3080 Ti僅勉強在(4K)擠在及格(60FPS)邊緣,想要得到更順暢的遊戲品質建議往下調整畫質,不過三張高階旗艦卡的FPS成績不管是2160P、1440P還是大部分玩家使用的1080P都在伯仲之間,最大差距不到5 FPS。 在《全境封鎖2》方面表現相當不錯,即便是最高的2160P解析度依然可維持60 FPS以上水平,1080P部分更是達到160 FPS以上的水準,甚至比略勝其他兩位成員。 而在支援光追《光明記憶:無限》中,三張顯示卡在開啟光追後的FPS表現都明顯下降不到40FPS,不過在1080P還是有高達破百FPS的表現,相當不錯。 最後身為旗艦顯示卡,除了遊戲之外也相當適合創作者們用於影音剪輯、3D建模等創作,小編這裡使用Premiere Pro、Photoshop、Blender等程式來進行測試;首先在Photoshop測試中得到1,258高分,而在硬體需求相對高的Premiere Pro中獲得了923分,充分滿足了4K影音剪輯需求。 Blender則是測試、計算每個場景所花費的時間,因此跑分出來的時間越少代表效能越好,而NVIDIA的GPU在3D渲染運算上還可選擇CUDA或OptiX兩種模式,後者為NVIDIA自家的AI加速渲染技術,以該測試為例可發現在OptiX所花費的渲染時間都相對CUDA還要快速,可大幅提升創作者們的工作效率。 自NVIDIA RTX 30系列問世以來就傳聞已久的RTX 3080 Ti終於現身,雖說並非早期傳聞中的20GB大容量記憶體,不過12GB的GDDR6X加上其他直逼RTX 3090的硬體規格已經相當足以擔當RTX 30系列二哥位置,更不用說在實測的部分幾乎是與大哥平起平坐。 事實上RTX 3080 Ti會有如此出色也不算是太意外,畢竟原本RTX 3080在實測表現上就與RTX 3090的差異並沒有太懸殊,至於NVIDIA會不會如前陣子傳聞還有一張大哥中的大哥RTX 3090 Ti也相當讓人好奇,不過真要老黃拿出這張王牌,或許得看對手蘇媽要如何端出多少好料了,小編相當期待未來雙方的過招。 而更重要的是對於玩家們來說可以說是用1,199美金的價格就能享受到過去1,499美金的遊戲品質,小編建議沒有需要用到12GB以上顯卡記憶體的玩家們,不如就好好省下這中間的差價拿去升級其他硬體會更加實在(雖然RTX 3090也買不到,呵),希望這次的貨源可以充足些,通路上市為6/3開始,預祝各位玩家們都能順利搶到顯卡頭香、帶回家爽爽玩個痛快!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NVIDIA 合作夥伴推出採用 NVIDIA BlueField DPU 的全新伺服器,華碩、戴爾科技、技嘉、雲達科技與美超微提供搭載 BlueField DPU 與 NVIDIA DOCA 的系統,為資料中心提供頂尖的軟體定義網路、儲存與網路安全功能
全球多家頂尖伺服器製造商今天在 2021 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RX) 中,發表搭載 NVIDIA BlueField-2 DPU (資料處理器) 的全新系統。儘管搭載 NVIDIA GPU 且可以選擇加購 BlueField-2 DPU 的系統已經上市,但許多應用程式與客戶的執行項目可能不需要 GPU,卻仍然可受益於 DPU。 華碩 (ASUS)、戴爾科技 (Dell Technologies)、技嘉 (GIGABYTE)、雲達科技 (QCT) 與美超微 (Supermicro) 推出的全新伺服器,相當適合正在找尋 NVIDIA BlueField-2 DPU 提供之額外的效能、安全性與可管理性的企業。 主要運行軟體定義網路 (例如狀態負載平衡器或分散式防火牆)、軟體定義儲存或傳統企業應用的伺服器,都將受益於 DPU 針對網路、安全性與儲存的加速、卸載與隔離基礎架構作業負載的能力。 運行 VMware vSphere、Windows 或超融合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的系統,也都能因為 DPU 的加入而受益,不論是運行人工智慧 (AI)、機器學習應用程式、繪圖密集的作業負載,或是傳統的業務應用程式。 NVIDIA BlueField DPU 將基礎架構的任務從 CPU 轉移至 DPU,讓更多的伺服器 CPU 核心可以運行應用程式,進而提升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效率。DPU 為每台伺服器架設一台「電腦在另一台電腦前方」,提供與伺服器的應用程式領域隔離開來的分離、安全基礎架構配置。如此一來便能在虛擬與裸機伺服器上,實現無代理程式 (agentless) 作業負載隔離、安全隔離、儲存虛擬化、遠端管理與遙測 (telemetry)。 客戶與軟體製造商可以透過 NVIDIA DOCA SDK 輕易地程式化 BlueField DPU。資料中心基礎架構單晶片可以簡化應用的開發,並確保與預計 2022 年推出的NVIDIA BlueField-3 DPU 以及所有未來的 BlueField DPU,保有向前與向後的相容性。 企業級客戶對於在許多、甚至全部的資料中心伺服器中部署 DPU 感到十分有興趣。來自領先系統製造商的 DPU 加速伺服器的上市,讓客戶可以輕鬆且容易地購買預先安裝與預先配置在他們喜愛之伺服器內的市場領先 BlueField-2 DPU。 BlueField-2 DPU 加速的伺服器預計將於今年上市。當 DPU 伺服器認證推出後,許多伺服器預計將會提交 NVIDIA 認證系統計劃。
-
技嘉隆重推出GeForce RTX 3080 Ti 與GeForce RTX 3070 Ti系列顯示卡,升級顯示卡以獲得更好的遊戲體驗
技嘉科技-全球頂尖主機板、顯示卡和硬體解決方案製造商,隆重推出最新一代GeForce RTX 3080 Ti與GeForce RTX 3070 Ti系列顯示卡。兩款顯示晶片都有推出多款風冷散熱方案,期待符合每一種消費者的需求。AORUS推薦給追求極致效能與炫彩外觀的頂級玩家。GAMING OC是針對主流電競玩家的需求所設計。VISION 是以典雅外觀為訴求的創作者首選。EAGLE則是專為追求獨特創新的年輕玩家設計、兼具效能與耐用的最佳選擇。 此外,GeForce RTX 3080 Ti晶片還有推出AORUS XTREME一體式與開放式兩款水冷解決方案。開放式水冷顯示卡內建業界獨家漏液偵測技術,針對玩家最擔心的漏水問題多一層保障,適合頂級玩家在組裝水冷系統電腦時,有一個能呈現自我風格且安心優質的選擇。一體式水冷解決方案則是適合想要擁有水冷散熱的優點,但又能兼顧簡易安裝的玩家。 MAX-Covered Cooling超飽和散熱技術結合了3個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搭配特殊設計風爪葉片、正逆轉疊合扇功能,讓風壓可以完整地集中並覆蓋到所有散熱鰭片。被動散熱上使用散熱面積更大的散熱鰭片、純銅熱板與7根複合式熱管,可以迅速的將GPU與VRAM的廢熱傳導出來。加上技嘉Screen cooling散熱技術,延伸鰭片讓風流穿透顯示卡,整體形成一個效率極高的散熱系統,可以讓顯示晶片穩定的運作。顯示卡側面嵌入功能強大的LCD螢幕,可以透過軟體編輯各種玩家想要顯示的內容,或是設定成進化吧小鵰,欣賞每個小時小鵰的變化。導入了RGB Fusion 2.0,不僅可以設定整張卡與LCD螢幕的發光特效,還可以與其他AORUS設備做同步發光,規劃所有電腦設備的發光效果。AORUS還有航太等級的PCB保護膜、Dual BIOS安靜運轉模式、與ULTRA DURABLE認證的各式零件等特色,是追求極致效能與炫彩外觀頂級玩家的最佳選擇。 採用技嘉風之力散熱系統搭載3個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搭配正逆轉功能、大銅片直接接觸GPU導熱、高效能純銅熱導管、風扇停轉功能、以及Dual BIOS安靜運轉模式等技術,能夠隨時將顯示卡保持在一個低溫的工作環境,進而帶來更高、更穩定的產品效能。正逆轉散熱技術將位於正中央的風扇旋轉方向與左右風扇相反,讓鄰近的風扇風流導向同一方向,加倍風壓與減少擾流,藉此導引氣流並有效地將廢熱從顯示卡的上下兩側排出,使整體解熱效能向上提升。此外,新一代風扇加入奈米石墨烯潤滑油可以延長壽命達2.1倍,達到如滾珠軸承一般的耐用,而且更為安靜。顯卡側面導入RGB Fusion 2.0 流動燈光,讓玩家可以透過AORUS Engine自由調整燈光顏色和各種特效,也可與其他AOURS設備同步燈光效果。無論是在品質用料、散熱技術與炫彩外觀,都是主流電競玩家的最佳選擇。 VISION系列顯示卡是專為內容創作者所設計,外觀上別於主流的黑灰系電競風格,採用較為素雅的色調,以銀白色為基礎,搭配簡單的線條,讓消費者在充滿電競風格的顯卡中有截然不同的造型選擇,打造出純白風格的高雅格調。顯示卡本質承襲技嘉GAMING OC風之力散熱技術與高級用料,讓消費者擁有時尚典雅的精品下,也享有強勁的效能與溫度表現,成為內容創作者最佳的奮鬥夥伴。 是專為追求獨特創新的年輕玩家設計,一樣使用GAMING OC所有風之力散熱技術與高級用料,包括最新的Screen cooling與奈米石墨烯潤滑油,讓顯卡在基本上能獲得最好的散熱與運算效能。EAGLE顯示卡在外觀設計上非常適合追求與眾不同並帶點個性化的玩家所配備,採用太空科幻的元素,機甲的外觀搭配透明飾板並透過鮮明的跳色LOGO來完美詮釋自我態度。在側面也具備有RGB燈光,可透過AORUS Engine調整色彩和數種燈效,更可以與其他AORUS設備同步燈光效果。 AORUS XTREME開放式水冷顯示卡內建業界獨家漏液偵測技術。將銅線圈完整地環繞在顯示卡水冷頭與水道流域,一旦有偵測到液體的滲透狀況時,顯示卡會第一時間啟動紅色閃燈警示,讓玩家在最短時間內做關機處理,以避免整台電腦因為水冷系統漏液而損壞。AORUS XTREME開放式水冷顯示卡內建最優化的水道設計。在最適化的微鰭片水道間距下,能穩定控制水流速度並帶走更多來自GPU的廢熱。微鰭片的下沉式特殊設計,則有效縮短GPU熱傳導路徑,讓廢熱迅速轉移至水道區域,提高整體解熱效率。 AORUS XTREME一體式水冷顯示卡讓玩家簡單安裝即可享受頂規效能與安靜遊戲體驗。超大面積的全銅底板與銅管覆蓋整個GPU、VRAM以及其他重要元件並直接接觸導熱。加大尺寸240mm水冷排和散熱片,搭配雙12公分的雙滾珠軸承風扇散熱,讓顯示卡在超頻的狀況下仍維持低溫的表現。使用水分子最不容易穿透蒸發的鐵氟龍材質水管,能夠延長水冷系統的使用壽命。 AORUS兩款水冷顯示卡都導入RGB Fusion 2.0、航太等級的PCB保護膜、與ULTRA DURABLE認證的各式零件等特色,是追求極致效能、炫彩外觀與安靜體驗玩家的最佳選擇。 技嘉顯示卡使用多相的電源設計,有效降低MOSFET工作溫度,而且每個MOSFET都有提供過溫保護設計和負載平衡,再加上技嘉Ultra Durable認證的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與超低電阻式電晶體等高品質用料,提供卓越的運算效能和更長的使用壽命。顯示卡背面有造型金屬強化背板,不僅強化整體結構,防止電路板板彎或零件撞落,提供顯示卡多一層保護。此外,為了給玩家更好的使用體驗,AORUS與GAMING OC機種更提供給消費者長達4~5年的保固服務(需在購買日30天內上網註冊),讓消費者能夠安心的沉浸於遊戲或創作之中。
-
終於登場,NVIDIA於Computex 2021上發表最新2款RTX 30 Ti系列顯示卡:RTX 3080 Ti與RTX 3070 Ti
對於先前各項謠傳有關NVIDIA RTX 30的Ti系列訊息,終於在Computex 2021舉開後的NVIDIA發布會上得到解答,在這場由GeForce部門資深副總裁Jeff Fisher以「從遊戲到企業資料中心,翻轉加速運算技術變革」主題開始的會議上,也清楚的揭露了Ti系列第一波發布的2款版本:RTX 3080 Ti與RTX 3070 Ti。 從公布的資料可以看到,RTX 3080 Ti在規格面上與RTX 3090接近,具備10240個CUDA、 34 Shader-TFLOPS、67 RT-TFLOPS以及273 Tensor-TFLOPS,記憶體略為提升採12GB GDDR6X,對比前代RTX 2080 Ti則是快上1.5x的效能,預計售價為1,199美元,將會在6/3推出,而review的解禁則是6/2晚上9:00(台灣時間),記得關注站上訊息,會按時發布相關的實測。 另一款RTX 3070 Ti在規格部分同樣是比現有的RTX 3070略高一些,具備6144個CUDA、22 Shader-TFLOPS、42 RT-TFLOPS以及174 Tensor-TFLOPS,記憶體仍維持8GB GDDR6X(但速度有提升),對比前代的RTX 2070 Super同樣也快上1.5x的效能,預計售價為599美元,將會在6/10推出,review解禁時間則是6/9晚上9:00(台灣時間),同樣站上也會按時發布相關實測與介紹。 如果比較一下其他幾款就可以發現新出爐的RTX 3080 Ti大抵上雖然定價比大哥RTX 3090便宜300美元,但基本上較大的差距是在GDDR6X記憶體容量的部分,若是再出個Super版本,就可望上看20GB囉!而RTX 3070 Ti則是只能算RTX 3070的強化版,與RTX 3080還有一段差距,定價上比上比下剛好都差100美元,接著如果出RTX 3070 Super的話才比較有可能向RTX 3080靠攏,這部分就只能期待老黃要出招就快一點囉! 本次發表會除了這兩款Ti系列的顯示卡正式公布之外,期待的RTX 3090 Ti則是沒有訊息,看來老黃是打算放到後面當底牌用,此外,Jeff Fisher也同時宣布會有多款新遊戲會支援RTX功能,當然也就是包含了光追與DLSS等功能,包括了像是《碧血狂殺2》、《湯姆克蘭西之虹彩六號:圍攻行動》、《DYING:1983》、《ICARUS伊卡洛斯》等等,還有,RTX也將支援VR體驗、NVIDIA Reflex加入多款射擊遊戲等,不過,對玩家來說,甚麼時候可以買到卡、而且不加價才是重點,不想再看到空氣卡應該是這次玩家看完發表會後的衷心期盼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光線追蹤與 NVIDIA DLSS 獲業界廣泛採用,支援 NVIDIA RTX的遊戲數量大幅增至 130 款
《毀滅戰士:永恆》、《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與《碧血狂殺 2》等最新的 RTX 遊戲大作;在排名前 15 的競技類射擊遊戲當中,有 12 款支援 NVIDIA Reflex 技術 NVIDIA (輝達) 今天宣布現已有超過 130 款遊戲及應用程式支援 NVIDIA RTX™ 加速技術,包含 RT 核心加速的光線追蹤、NVIDIA® 深度學習超高取樣 (DLSS) 與 Tensor 核心加速的人工智慧 (AI) 功能。在排名前 15 的競技類射擊遊戲當中,就有 12 款遊戲現已支援 NVIDIA Reflex 降低延遲技術。 自兩年前引入多項技術的 NVIDIA GeForce RTX™ GPU 推出以來,大幅改變了 PC 遊戲與內容創作領域,NVIDIA 與遊戲開發商、創意應用程式製造商以及業界標準組織密切合作,透過這些創新技術為 PC 遊戲和內容創作應用程式打造全新標準。 NVIDIA GeForce 部門全球行銷副總裁 Matt Wuebbling 表示:「RTX 樹立了一項標準,透過光線追蹤與 NVIDIA DLSS 將影像品質與效能表現提升到過去難以想像的水準。開發人員透過 NVIDIA 的技術來實現提供最佳 PC 遊戲體驗的目標。」 採用 NVIDIA 開創性遊戲技術的遊戲經銷商、遊戲引擎、遊戲開發人員、遊戲發行商,以及硬體與週邊配備製造商的名單相當多。迄今已有超過 60 款 RTX 遊戲支援光線追蹤或 DLSS 技術,另有 20 款遊戲採用 NVIDIA Reflex。 NVIDIA DLSS 技術可以將遊戲效能提升兩倍,並同時呈現清晰銳利的影像品質。DLSS 技術克服了 GPU 製造商過去所面臨的效能及影像品質間的取捨問題,因此,業界人士亦稱這項技術為「黑魔法 (black magic)」。 遊戲產業業者紛紛迅速採用 DLSS 技術,包含 Unreal Engine 與 Unity Engine 、多款私有的遊戲引擎,以及超過 50 款遊戲皆已支援這項技術。採用 DLSS 來呈現嶄新繪圖水準的遊戲系列包含《戰地風雲》、《決勝時刻》、《控制》、《末日之戰》、《電馭叛客》、《死亡擱淺》、《毀滅戰士》、《Final Fantasy》、《要塞英雄》、《漫威復仇者聯盟》、《戰慄深隧》、《Minecraft》、《魔物獵人》、《先遣戰士》、《碧血狂殺》、《湯姆克蘭西之虹彩六號》、《古墓奇兵》、《戰爭雷霆》、《看門狗》、《德軍總部》等。 在 NVIDIA Studio 商業生態系中,另有 70 款內容創作和設計應用程式支援 RTX 加速的光線追蹤、DLSS 或 AI 功能,例如 Adobe Photoshop 中的 Super Resolution、Blackmagic Design DaVinci Resolve 中的 Magic Mask,以及 OBS 中的 AI Audio Noise Removal。 在本週舉行的台北國際電腦展 (COMPUTEX) 中,我們亦宣布推出更多新遊戲,一舉增加 RTX 遊戲的陣容。 在 NVIDIA 主題演講中或活動中所展示加入支援光線追蹤與 DLSS 的遊戲包含《The Ascent》、《毀滅戰士:永恆》、《臨終:1983》、《伊卡洛斯》、《樂高 拼砌旅程 (LEGO® Builder's Journey)》和《無盡輪迴 (The Persistence)》。採用 DLSS 技術來提升遊戲效能的新款遊戲包含《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和《碧血狂殺 2》。 RTX 技術的迅速採用為遊戲產業帶來一個分水嶺,其代表史上發展速度最快的 PC 平台技術之一。當今多款大型遊戲紛紛採用 RTX 技術,包含史上最熱門的遊戲,以及排行榜上第一名的大逃殺類及 RPG 類遊戲。 對於創作者和直播主來說,RTX 也加快了其執行速度,包含排名第一的影像應用程式 Adobe Photoshop、第一大影片剪輯應用程式 Adobe Premiere Pro、最大的直播應用程式 OBS,以及每一款主要的 3D 渲染器。 NVIDIA Reflex 這項技術用以測量和最佳化調整競技類遊戲中的系統延遲、提高 PC 的反應速度,讓玩家更容易瞄準並擊中對手。《穿越火線 HD (CrossFire HD)》、《逃離塔科夫 (Escape from Tarkov)》、《永劫無間 (Naraka: Bladepoint)》及《戰爭雷霆》等遊戲也將支援 Reflex 技術。 在推出 Reflex 僅僅九個月後,在排名前 15 的競技類射擊遊戲當中,就有 12 款支援 NVIDIA Reflex 技術,包括《Apex 英雄》、《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決勝時刻:現代戰域》、《天命 2》、《Enlisted》、《要塞英雄》、《鬥陣特攻》、《虹彩六號:圍攻行動》、《Rust》和《特戰英豪》。 《樂高 拼砌旅程》的創作者及 Light Brick Studio 的技術負責人 Mkkel Fredborg 表示:「樂高積木是每個人都知道且喜愛的東西。由 GeForce RTX 支援的光線追蹤和 NVIDIA DLSS 技術將以驚人的視覺效果和流暢的效能,將樂高世界以栩栩如生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臨終:1983》的創作者及 NEKCOM Entertainment 執行長 XiangYu Luo 表示:「我們正在為我們的玩家打造一種具有 SCP 風格的沉浸式調查和解謎體驗,玩家永遠不會知道接下來將發生什麼事。光線追蹤協助我們為沉浸式場景提供逼真的照明效果。NVIDIA DLSS 技術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效能,因此玩家只需要專注在發掘真相並逃脫死亡。」 《伊卡洛斯》的創作者及 RocketWerkz 執行長 Dean Hall 表示:「這項非凡的技術為玩家提供生存遊戲類型中前所未有的身歷其境體驗。光線追蹤的全域照明透過另一種層次的真實感,將手工打造的伊卡洛斯世界帶到現實生活中。借助 GeForce RTX GPU 的 Tensor 核心,NVIDIA DLSS 可以在不影響影像畫質的情況下大幅提升效能,確保我們的玩家盡可能擁有最佳的流暢體驗。」 《彩虹六號:圍攻行動》的創作者及 Ubisoft 3D 程式設計師 Anthony De Rochefort 表示:「在《彩虹六號:圍攻行動》中,瞬間的反應可能造就勝利與失敗兩種不同的結果。NVIDIA DLSS 確保玩家可以獲得最佳的遊戲效能和影像畫質,進而始終保持勝利。」
-
該讓 Ti 上場了:NVIDIA 推出旗艦級遊戲 GPU GeForce RTX 3080 Ti,速度較上一代快 1.5 倍,6 月 3 日開始發售,一樣令人刮目相看的 RTX 3070 Ti 將於下週上市
NVIDIA (輝達) 今天發表 GeForce RTX 系列的兩款新產品 ── GeForce RTX 3080 Ti 與 GeForce RTX 3070 Ti,玩家們很快就能從 GeForce 的全球合作夥伴網路購得。RTX 3080 Ti 是 GeForce RTX 系列的最新旗艦級遊戲 GPU,將在 6 月 3 日於全球上市,售價 1,199 美元起,RTX 3070 Ti 將於下週上市,售價 599 美元起。 前一代 GPU 產品雖然能處理它們那個時代的多款遊戲大作,不過現代最新的遊戲在畫面逼真度又更上一層樓,像是《電馭叛客 2077》及《看門狗:自由軍團》,而這也對當代顯示卡的整體表現有著更嚴苛的要求。 採用 NVIDIA Ampere 架構的 RTX 3080 Ti,憑藉著其大受好評的功能,在效能及保真度的表現突飛猛進,像是光線追蹤、能提升效能的 AI 技術 NVIDIA DLSS 、能降低延遲的 NVIDIA Reflex、串流功能 NVIDIA Broadcast 及更大的記憶體空間,還能提升多款熱門的創作應用程式的處理速度。 NVIDIA GeForce 部門資深副總裁 Jeff Fisher 表示:「RTX 在市場上大獲成功,遊戲玩家與創作者將會對 GeForce RTX 3080 Ti 的表現及功能感到雀躍。GeForce RTX 3080 Ti是 RTX 系列的全新旗艦級產品,也會是任何一代 GPU 愛好者的終極升級選擇。」 在多款採用光線追蹤及光柵化的 DirectX 和 Vulkan 技術的遊戲中,GeForce RTX 3080 Ti 能提供極為突出的表現,並且為數百萬人正在玩的遊戲降低延遲性、提供更快的反應速度及競爭優勢。 對於 GTX 1080 Ti 仍愛不釋手的玩家而言,RTX 3080 Ti 在傳統光柵化的執行速度是 GTX 1080 Ti 的兩倍,在啟用光線追蹤和其他先進的遊戲功能時,速度也會加快許多。 GeForce RTX 3070 Ti 在同價位產品中的表現同樣令人驚艷,相較於 GeForce RTX 2070 SUPER,其效能超過 1.5 倍;而比起 2017 年推出的 GeForce GTX 1070 Ti,每秒的畫面更新率為兩倍。 觀看首度在 GeForce RTX 3080 Ti 上運行 4K 光線追蹤《毀滅戰士:永恆》遊戲畫面。 全球超過 4,500 萬名創意專業人士對於硬體的要求屢創新高,GeForce RTX 3080 Ti GPU 也提供更優異的創作型應用程式的執行效能。 在 NVIDIA Studio 平台與 12GB GDDR6X(1) 記憶體的支援下,RTX 也加快了各大應用程式的執行速度,包括排名第一的平面影像應用程式 (Adobe Photoshop)、第一大影片剪輯應用程式 (Adobe Premiere Pro)、最大的直播應用程式 (OBS),以及每一款主要的 3D 渲染器。現有 70 餘款內容創作應用程式支援 RTX 加速的光線追蹤、DLSS 或人工智慧 (AI) 功能。 AI 為遊戲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從遊戲中符合物理原理及動畫模擬內容,到即時渲染和 AI 輔助的直播功能。在 GeForce RTX GPU 上名為 Tensor 核心的專用 AI 處理器的支援下,NVIDIA DLSS 在生成美麗、清晰的遊戲畫面時,也能提高畫面更新率,且能為玩家們準備好效能提升的空間,可以將光線追蹤設定到最高的數值,並提高輸出解析度。 遊戲產業業者紛紛迅速採用 DLSS 技術,在全球引領業界的遊戲引擎 Unreal Engine 與 Unity Engine 的支援下,遊戲數量將迅速增加。採用 DLSS 來呈現嶄新繪圖水準的遊戲系列包括《戰地風雲》、《決勝時刻》、《電馭叛客》、《要塞英雄》、《Minecraft》、《古墓奇兵》及其它更多遊戲。 NVIDIA Reflex 技術能降低系統延遲 (或輸入延遲)、提高遊戲的回應速度,並讓玩家在競爭型的多人遊戲中獲得超越對手的優勢。在排名前 15 的競技類射擊遊戲當中,就有 12 款支援 NVIDIA Reflex 技術,包括《Apex 英雄》、《決勝時刻:黑色行動冷戰》、《決勝時刻:現代戰域》、《要塞英雄》、《鬥陣特攻》、《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及《特戰英豪》;而《逃離塔科夫 (Escape from Tarkov) 》和《穿越火線 (CrossFire) 》也即將支援 Reflex 技術。 NVIDIA Broadcast 是一套影音內容 AI 增強功能工具,包括虛擬背景、動作捕捉和先進的除噪功能,可以用於聊天、Skype 通話和視訊會議。 GeForce RTX 3080 Ti 將於 6 月 3 日上市,售價 1,199 美元起;RTX 3070 Ti 將於 6 月 10 日上市,售價 599 美元起。兩款產品都能向授權顯示卡供應商購買客製化板卡,包括原廠預設時脈 (stock-clocked) 和出廠前已超頻的版本,包括華碩 (ASUS)、Colorful、EVGA、Gainward、Galax、技嘉 (GIGABYTE)、Inno3D、微星 (MSI)、Palit、PNY、Zotac 及全球其他區域的供應商。 NVIDIA 也將推出限量版的 NVIDIA Founders Edition 顯示卡,在各大零售商及電商通路皆有販售 GeForce RTX 3080 Ti 及 GeForce RTX 3070 Ti GPU,在全球各大製造商及系統建置商的遊戲系統中也將採用。
-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i及3070 Ti系列,加盟GeForce RTX 30顯示卡陣容
國際電競品牌ZOTAC Technology今天公布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顯示卡陣容的兩款新加盟系列 — GeForce RTX 3080 Ti及3070 Ti系列! 全新系列基於NVIDIA Ampere架構打造,配備效能增幅的CUDA核心及Tensor核心、更快的記憶體和更大的記憶體頻寬,性能表現飛躍提升!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i系列的型號包括AMP Extreme Holo、AMP Holo、Trinity OC和Trinity,而RTX 3070 Ti系列則有AMP Extreme Holo、AMP Holo和Trinity。 GeForce RTX 3080 Ti不但實現更出色的遊戲效果及圖像保真度,並支援GeForce廣受好評的新功能,包括光線追蹤技術、加速人工智慧的NVIDIA DLSS技術、大幅降低系統延遲的NVIDIA Reflex、以及提升音訊和影片品質的NVIDIA Broadcast。記憶體容量的增加,亦確保用家在運行創意應用程式時享受最流暢的體驗。 AMP Holo型號搭載預先超頻的性能,採用的HoloBlack全息極光設計更贏得本年 度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獲得國際評審的肯定。HoloBlack令卡身呈現虹彩效果,在燈效開啟時才會展現隱藏其下的燈條。加上FireStorm應用程式提供豐富色彩選擇及動態燈效模式,用家可自訂出獨一無二的光彩氛圍。 AMP Extreme Holo配備全新的強大冷卻系統,亦具有廣受讚譽的HoloBlack全息極光設計,在性能和設計上集合了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系列的所有優點。 Trinity秉持簡約精緻的風格,平衡美觀與功能性。加固的金屬背板具有型格刻紋,既強調RGB燈效,亦加強氣流疏通。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i系列配備了三槽厚度的鋁製散熱器,進一步提高冷卻性能。散熱器分成三組以完全包裹熱導管,全面增加熱管與散熱鰭片的接觸面。熱管採用改良的垂直佈置,與冷卻板的接觸面積增加高達72%,冷卻效率更勝上一代的顯示卡。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i及RTX 3070 Ti系列皆配備全新改良的IceStorm 2.0冷卻系統。三個風扇均具有11片扇葉,靜壓和氣流較上代增加 10%。AMP Extreme Holo更採用最強悍的100毫米寬三風扇裝置,以實現最大的風流量,其熱導管的數目更增加至8根,是ZOTAC GAMING顯示卡中使用最多熱管的型號。所有型號均搭載Active Fan Control智能風扇及FREEZE自動停轉功能,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運轉噪音和風扇磨損;FREEZE令風扇在GPU靜止狀態下自動停止,Active Fan Control則供用家調控風扇的獨立運轉速度。 下載最新版本的ZOTAC GAMING FireStorm應用程式,即可以隨時監控GPU的狀態、控制風扇轉速、調控燈效、以及利用更多的選項來打造專屬於自己的遊戲效果。AMP Extreme Holo還具有雙BIOS功能,用家可以透過FireStorm切換BIOS模式;選擇QUIET模式,可實現極低噪音和低溫度,選擇AMPLIFY模式則帶來極低溫度和低噪音的表現。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80 Ti系列將於2021年6月3日起發售;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70 Ti系列則於2021年6月10日起發售;所有AMP Extreme Holo型號計劃於7月上旬起發售。
-
顯卡界的城市風雲兒,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開「香」實測
在AMD登高一呼、推出RX 6700 XT迎接遊戲2K解析度的全面到來時,華碩也迅速佈局,推出了應對AMD Radeon RX 6700 XT的3個版本,包含TUF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DUAL RX 6700 XT 12G、以及旗下電競先鋒Republic of Gamers的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 而ROG也一直都是玩家們的首選,因此,小編在第一時間就入手了這3個版本中最高階的ROG STRIX系列,話不多說,跟緊小編的腳步,來看看這張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吧。 從外觀來看,無論是AMD還是NVIDIA,ROG STRIX系列的視覺設計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工業風的黑、灰配色,並且透過混合的表面紋理與材質,讓正面的視覺效果,如同一條鎖鏈般地將風扇組給串接起來,不過稍微有一點不同的地方在於,介於左方與中間風扇之間的縫隙中,刻上了全大寫的電競代名詞「RADEON」字樣,把信仰以及威信更加強化地烙印在外觀上。 至於金屬強化背板的話,現在幾乎是必備配件了,ROG STRIX似乎很喜歡在強化背板的外觀上弄點小心思,比方說在的背板右側,做了一個銀色包圍線,而RX 6700 XT則以數位訊號做設計,將ROG LOGO字樣作為基底,加上尾端的鏤空設計,讓工業風格的設計巧思中添有一點科幻感。 回到正面,不曉得玩家有沒有覺得稍微有點違和感?一樣是逆正逆的風扇轉向,但3個風扇的扇葉數都增加了,中央風扇具備13片扇葉,而左右2個輔助風扇則為11片,這也是為什麼看起來會有一點違和感的緣故,不僅如此,這軸向式風扇組還迎來了一波進化,中央風扇透過扇葉與全高阻隔環來大幅提升靜態壓力,將冷空氣直接送往GPU散熱器,而左右兩方的輔助風扇阻隔環則變得更加纖細,能夠提供更多的側面進風量,當然,自動停轉的功能仍然還是有啦,GPU要在60度以上,風扇才會開始轉動,這種降低噪音的功能怎麼能移除。 值得一提的是,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背面設有2個PWM FanConnect接頭,玩家們可已將機殼風扇直接安裝在GPU上,透過這個FANCONNECT II功能,玩家們能透過監控CPU與GPU的溫度曲線,來做微調,讓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在高負荷作業之下,能夠接收額外的進排氣量。 散熱方面,除了風扇組的升級之外,相較前一代ROG STRIX的RT 5700 XT,散熱器的厚度加寬到2.9 slot,加上MAXCONTACT技術,藉由在散熱器表面進行拋光處理,提升其平滑度,讓散熱器能夠更緊密地接觸GPU晶片,甚至接觸面積相較以前增加了2倍,使得廢熱轉移的效率獲得更大幅度的加強。 RX 6700 XT在介紹公版時已經提到,其功耗為230W,本來應該是8+6 Pin供電,但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比較不同,其所採用的為雙8 Pin供電,且由於ROG STRIX系列所搭配的組件都極盡奢華,在電容、電感器與MOSFET的選用上,也是頂配,讓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在毫秒之內就能提供數百瓦電力。 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的視訊輸出提供了3個DisplayPort 1.4a埠、1個HDMI 2.1埠,解析度最高能支援到7680 x 4320,I/O擋板亦為不鏽鋼所製,除了保護連接埠之外,還能提供更穩當的安裝。 在頂端部位,除了位於中央的信仰之眼以及滿滿滿的散熱鰭片以外,還添加了一排RGB燈效,作為電競霸主的ROG系列產品,如果少了這東西還真不知道怎麼說他,並能透過Armoury Crate程式來自定RGB顏色與效果,另外,各位玩家應該都知道ASUS還有 GPU Tweak II這個專屬程式,也能來調校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的各項參數,以及監控顯卡的所有項目。 來啦來啦,相信有在關心RX 6700 XT的玩家們對於規格已經差不多倒背如流了,事不宜遲,直接上機來測試吧!(如果忘記的,點) 測試平台規格: ■處理器:AMD Ryzen 9 3900 XT 12-Core Processor ■主機板:B550 AORUS MASTER ■顯示卡: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 RGB 8GB x2 ■SSD:XPG GAMMIX S50 PCIe Gen4x4 M.2 2280 SSD 1TB ■電源供應器:Toughpower XT Platinum 1275W ■OS:Windows 10 Pro 20H2 雖說ROG STRIX是ROG系列的高階產品,但實際上RX 6700 XT的定位仍然是中階顯卡市場,從根本上來說,ROG STRIX系列相較AMD公版卡,除了外型以外,大部分差異不外乎是散熱模組與一些ASUS所附加的額外功能,因此,在各項評測上,其實可以說是大同小異。 看看GPU-Z所偵測的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資訊,子供應商那欄顯示的ASUS,但小編在想,不知道有一天會不會顯示為Republic of Gamers,雖然ROG是ASUS旗下公司啦,但總感覺ROG幾乎快獨立於ASUS之外了。 雖然前面說到ROG STRIX受限於晶片的事,但在3DMARK測試中,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於Fire Strike獲得了26,827分、Fire Strike Extreme拿到了16,692分、Fire Strike Ultra獲得8,684分,與公版卡的前後比較上,還是有300至400分的勝差,雖說微乎其微,但從小細節可以得出,ROG SRTIX系列不僅是ROG高階產品,在RX 6700 XT系列AIB自製卡中也是高階項目。 針對DirectX 12的Time Spy項目也是如此,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也是與公版RX 6700 XT有200至300分的分差,分別為:Time Spy獲得11,932分、Time Spy Extreme獲得5,803分。 3DMARK的光追測試Port Royal中,而AMD系列在光追領域還是初心者,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與公版卡相比,雖說也贏了200分,但實際上對於擁有光追功能的遊戲而言,這一丁點分數的勝出恐怕還是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 遊戲方面,對於把野心放在1440P的RX 6700 XT,1080P解析度的呈現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那我們就針對1440P來看,《刺客教條:維京紀元》獲得73張FPS,雖說本作原先就對AMD做了大幅度的優化,但仍然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參考性;《DIRT 5》有60.3張FPS、《火線獵殺:絕境》有93張FPS、《看門狗:自由軍團》沒開光追的話,平均有60張FPS,而60幀是遊戲運行流暢度的基本門檻,對於咱們的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這完全不是問題。 從《光明記憶:無限》、《看門狗:自由軍團》來看光追效能,但仍舊是老問題,AMD在技術上還是有改善空間,只能期待AMD在未來的大躍進了,各位玩家們,以鼓勵代替批評吧! ROG雖說是電競專業戶,但是也沒有捨棄創作者領域,小編也透過Premiere與Photoshop來對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做了點小小的測試,於Premiere Pro上,獲得了664分、Photoshop則給出960分。 ROG作為至高無上的電競信仰之一,其用心與組件用料是絲毫不必擔心的,光是信仰之眼拿出來,就足以讓人敗家(誤),也因此讓ROG系列產品幾乎出現即秒殺,更何況是香氣四溢的AMD與ROG聯手所打造的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在雙重信仰的加持之下,即使是跪求女朋友,也要將卡拿下來啊!不說了,小編先去享用ROG STRIX RX 6700 XT OC 12G GAMING了。 廠商名稱:ASUS -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093-456 廠商網址: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YouTube頻道: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Telegram頻道:
-
ZOTAC 參加 COMPUTEX 2021 VIRTUAL 線上展
國際電競品牌 ZOTAC Technology 將參加 COMPUTEX 2021 Virtual 線上展,展示精彩紛呈的創新陣容,以慶祝 15 年的卓越成就。蒞臨ZOTAC的虛擬展台可參觀最新的設計與產品,其中包括終極的 ZOTAC GAMING 顯示卡,和以全新規格登場的 ZBOX 迷你電腦 MAGNUS ONE。 獲獎 ZBOX 再獻新猷 ZBOX迷你電腦MAGNUS ONE ECM53060C是MAGNUS ONE家族的最新成員,繼承了榮獲2021 COMPUTEX d&i awards特別獎 及 2021 紅點產品設計大獎 的MAGNUS ONE ECM73070C的設計。MAGNUS ONE ECM53060C搭載Intel Core i5處理器及 ZOTAC GAMING GeForceRTX 3060桌面級顯示卡,採用8.3公升容量的迷你機箱,並內建 500W 電源輸出的 80+ 白金級電源供應器。MAGNUS ONE性能強大且功能齊全,在日常工序、遊戲娛樂、專業項目和創作流程皆能提供最佳的體驗。 ZOTAC GAMING GeForce 3090 AMP Extreme Holo 是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的終極型號。它採用在AMP Holo 和 AMP Core Holo 型號上首見並獲得 2021 紅點產品設計大獎的 HoloBlack 全息極光設計。AMP Extreme Holo 經過重新設計,使功能大於形式,在性能和設計上皆是目前 30 系列的佼佼者。 3090 AMP Extreme Holo 配備全新改良的 IceStorm 2.0 冷卻系統,包括 ZOTAC GAMING 顯示卡上最強悍的 100 毫米寬三風扇裝置,以實現最大的風流量。每個風扇均具有 11 片扇葉,靜壓和氣流較上代增加 10%。此外,設計上增加了更多氣流排出通道,包括穿透整張顯示卡的直接通風導流孔,以實現更快的排熱效率,減少熱量囤積和湍流,並全面改善噪音。 為了進一步提高冷卻性能,散熱器的厚度增加了 10%,並分為三組以完全包圍熱導管,增加其與鋁制散熱鰭片的接觸。熱導管的數目更增加至 8 根,是 ZOTAC GAMING 顯示卡中使用最多熱導管的型號。熱管採用改良的垂直佈置,與冷卻板的接觸面積增加高達 72%。複合熱管亦更新了內部結構,增加熱管壁厚度及內壁脈絡狀導液溝槽,加大冷凝液與熱管內壁接觸面積,加速散熱。 3090 AMP Extreme Holo 還具有雙 BIOS 功能。透過 ZOTAC GAMING FireStorm 系統,用戶可以在兩個 BIOS 模式之間切換。選擇 QUIET 模式,可實現極低噪音和低溫度;選擇 AMPLIFY 模式則帶來極低溫度和低噪音。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